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峡谷外的天地

发布时间:2016-05-16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横断山脉,山川秀丽壮观,但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相当贫困,如何才能为这些深山峡谷里的贫困户找出一条彻底脱贫致富的道路呢?随着扶贫攻坚工程的开展,在保山市施甸县,有一个思路逐渐清晰,那就是让贫困户整体搬出大山,进城开辟新生活。那么他们的搬迁之路是否顺利呢?

  《焦点访谈》 20160515 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峡谷外的天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今天继续关注云南西部。这里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川秀丽壮观,但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相当贫困,如何才能为这些深山峡谷里的贫困户找出一条彻底脱贫致富的道路呢?随着扶贫攻坚工程的开展,在保山市施甸县,有一个思路逐渐清晰,那就是让贫困户整体搬出大山,进城开辟新生活。那么他们的搬迁之路是否顺利呢?

  摆夷地基是个彝族小山村,位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怒江大峡谷深处。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依靠在陡峭的怒江峡谷种植玉米和土豆为生。村民们告诉记者,一亩地收成大概有五、六百斤。为了这点儿收成,村民们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耕作,因为滚下江的事经常发生。

  记者采访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春节前不久,村里开党员会,一位来开会的老党员竟然不小心滚下怒江,没了性命。所以,为安全起见,现在开会都不通知老党员了。在施甸县,关于地势险峻引发的事故有很多。

  让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数以万计的村民脱贫致富,是施甸县一直想方设法解决的重大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县里去年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整体搬迁。

  离怒江几十公里,是位于坝子平地的施甸县城,县城里地方宽阔,还可以容纳更多的居民。施甸县认为,与其把珍贵的扶贫款撒到希望渺茫的大峡谷里,不如利用扶贫款项,让峡谷里的村民集体迁移到县城里生活。施甸县县委书记施继平介绍:“我们出台了24个文件配套政策,首先解决土地怎么流转,房子怎么搬的问题,同时搬出去以后每户人家怎么让他怎么上岗。”

  搬迁扶贫规划的步骤是这样的:村民搬到县城里首先需要购买商品房,这些商品房可以利用扶贫资金来补贴购买。村民进城落户,改为城市户籍后,由政府引导就地就业,挣取工资,而山村原有的坡地和老屋,租赁给旅游开发公司,再收取一份收入,达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决定既出,今年春节前,大量的县乡干部来到怒江峡谷里的各个山村,动员村民搬迁。施继平说:“我们要承诺他一定要打工,他一个月,他到公司以后上班至少2000块钱的收入,他家属2000块钱,他就有4000块钱,唯一的条件每个月他要还1800块钱。我们的干部下一步就是要算清这个账给他听,同时把他的心理负担解决掉,他就会轻装上阵到县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搬迁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县城,也是大多数山民的向往,但是真要搬走,他们的顾虑也不少。

  城里的搬迁房,虽然政府可以补贴一半,但是剩下的一半需要村民自己支付。山村里几乎家家不富裕,对村民来说,任何欠款都是一笔巨款。一位村民说:“现在我还差上一笔,搬到县城还要差几十万,我这辈子还不清,我儿子也是困难,还奔什么小康?”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春节过后,怒江峡谷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搬迁的村民,还是首先进了城。在施甸县城的康居居民小区,已经搬进了的几位来自怒江峡谷山村贫困户,成为第一批生态移民。搬迁户夏选国告诉记者,这里生活比村子好:“这个房子楼梯高一点,这儿生活还是好。方便的地方有,方便的地方就是出出进进,不需要爬上坡,不要下坡。”

  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进城打工的经历,城市生活不是大问题,然而,对许多上年纪的村民来说,一些山村的生活习惯早就根深蒂固。摆夷地基村的老王最先由村子里搬到县城,挑战接踵而来,他说:“原先都是烧一些柴火,现在直接用电,屋里烧柴火根本烧不着。没有火塘,不习惯。”

  在云南山区,家家户户都有火塘,火塘是一家人的生活中心,这个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如今失去了。对于老王来说,城市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需要适应,比如,原来都是在大门外上厕所,现在厕所在屋里,有点不习惯。

  在摆夷地基村,村里总共只有14户,50多人,每个人都熟悉得如同一家人,可到了城里,周边邻居多了,却都变成了陌生人,老王说:“没有熟人了,感觉到特别陌生。”

  邻居之间的相互熟悉,对山村移民来说,有着强烈的需要。记者采访时,小区临时停水,大家都到院子里打水,这让来自不同乡镇的邻居有了相互熟悉的机会。

  陌生的邻居可以逐渐熟悉起来,而搬迁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何元乡党委副书记段李海表示:“这个康居小区,住房面积是70平米,总的房价是19万6,首先政府可以每家建档立卡户10万块钱,还有6万块钱政策性贷款,还有5万块钱的贷款,目前比较紧的就是这5万块钱。”

  贷款,对刚刚走进城市的每个贫困户都是一块沉重的心病。根据施甸县的规划,村民进城后尽快找到工作,挣到足够的工资,支付生活费用后还需要每月还贷,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情。按照规定,每个贫困户都由一名县乡领导包干,负责到底。每位干部的职责不仅是在搬迁贷款上进行指导,就业也是帮扶的重要内容。

  就业是移民脱贫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对老王这样的上年纪的人是个问题,即便对一些年轻移民来说也是迫在眉睫的压力。县城里的工作机会不少,但是大都是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和城里人不愿意从事的工种,如保洁工、建筑工和一些野外体力工作,这样的工作许多移民并不满意,不愿意去。

  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是移民们的普遍期待,但是收入好又稳定的工作却未必都适合他们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矛盾,负责帮扶的干部们一方面积极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搬迁户算出未来的大账:“几代人发展不起来,必须我们要搬出来,换一个环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一开始困难是有的,我们逐步来解决,任何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但是一开始这个困难你把他挺过去了,以后就天宽地亮,你们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其实,只要不挑剔工作,肯卖力气,在县城找个工作并不难,何元乡的小董和妻子也是第一批移民,小董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说:“手机信号塔工作,每天收入120元,花销之后,能剩下八、九十元。”

  现在,小董的妻子也正在找工作,两口子都有工作后,每年就能收入四、五万元,这样的收入比留在山里种几亩玉米要强得多,还清几万元贷款不需要几年。另一方面城市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优势也都是山里无法相比的。账算清了,移民的心理压力自然减轻了。小董说:“希望比在山上大,因为在山上的话除了挖土地还是挖土地,除了打工也是打工,如果在城里面自己奋斗得好,有可能几年就翻身了,奋斗得不好还是在山上是一样的。”

  用不了多久,怒江峡谷的两万多村民都将陆续搬入县城以及地势平坦的乡镇。以移民方式来脱贫,对每个怒江峡谷的贫困山民来说,都注定不是一桩简简单单的小事,而是一场前途光明的艰苦长征。而搬迁之后的怒江大峡谷,一旦生态恢复,也有着另一番的发展前景。

  施继平告诉记者:“怒江大峡谷,也跟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样的,如果把生态恢复出来搞旅游以后会很美,河谷里面还有温泉,同时也是二战时候抗战文化可以联系起来,既恢复了生态,又把老百姓的致富问题解决了,这个多好。”

  施甸县的移民搬迁刚刚开始,未来几年里,将有几万人陆续迁出大山,落户县城和一些大的镇子,如何让他们住得下,有工作,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县里已经做了一整套规划,政府为移民提供住房补贴和低息贷款,为他们介绍工作,干部包干到人,负责到底。这些移民在享有城市户口的同时,山里原有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流转给旅游公司,房屋统一出租,租金统一发放,保证移民在城里和山里都有收益。如果措施到位,那些走出大山的人们彻底摆脱几代人的贫困将不再是梦想。

中国新闻视频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