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构建监督闭环 破解民生难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彭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纪委监委利用赶集日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安全等领域问题,切实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农贸市场收集群众问题诉求。冯晓霞 摄

四川省武胜县纪委监委紧盯问题收集、分解办理、跟踪回访,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办、办得好。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对村民的诉求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赵利 摄
去年以来,四川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深化群众点题工作,构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长效机制,以“照单全收、闭环管理、同题共答”的创新实践,让监督直抵民生末梢,深挖问题线索,严惩“蝇贪蚁腐”。2024年,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收集群众诉求72.7万件,推动解决70.7万件民生难题,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鼓励群众“点题”,及时回应关切
“我的低保终于办下来了,现在生活有了保障……”前段时间,资阳市乐至县高寺镇三河咀村的张大爷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近日,他又专程来到镇纪委,向纪委书记贺婷反映了新的问题。
“现在群众反映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据贺婷介绍,此前高寺镇纪委年均受理群众诉求反映不足30件,自2024年开展全面深化群众点题工作后,仅去年收集各类问题反映达269件,推动解决252件,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3.7%。
变化始于2024年年初,四川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赴各市(州)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与纪检监察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第一手资料。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了解最清楚。但从之前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群众主动反映问题的积极性并不高。”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大部分群众不清楚哪些属于作风或腐败问题,也不清楚哪些问题可以向纪委反映,加上基层熟人社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往往不愿意反映问题。”
贺婷对此深有体会,“在群众眼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甚至是村支‘两委’,都代表政府,纪委也是如此。如果群众反映了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或因不属于职责范围而拒绝受理,极易降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影响群众向纪委反映问题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监督、反映问题的积极性?四川积极探索新路径,全面深化群众点题工作,鼓励群众积极向乡镇(街道)纪(工)委反映问题,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映。乡镇(街道)纪(工)委对所有问题照单全收,立足职能职责分类处置,对业务范围内的检举控告及时办理,对业务范围外的问题诉求分流转办,挂账销号管理,全程跟踪督办,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各乡镇(街道)通过公示栏、村(居)民微信群、“村村通”广播,以及召开村(居)民大会、坝坝会等形式,开展全覆盖宣传,鼓励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同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既运用好网络举报平台、举报电话等渠道,又通过集中接访、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广泛收集问题反映。
四川天府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开发推出“天府阳光智慧监督平台”,以“群众反映、哨兵吹哨、部门报到、纪委监督、群众满意”闭环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已有11.4万人关注使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30个。广安市武胜县纪委监委在23个乡镇分别建立廉情驿站,采取“日接访+周轮访+月走访+定期约访”模式收集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群众问题诉求600余个。针对疑难复杂信访件,定期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信访承办单位带案下访、约访信访人。
开展群众点题工作后,各地群众向乡镇一级纪委反映问题和诉求的积极性普遍提高。2024年全省乡镇一级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2.5万件。
多方协同“答题”,将问题化解在基层
去年6月,攀枝花市东区多个乡镇(街道)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市中心医院附近停车难,且有人私建停车场乱收费。
“问题关系到群众就医体验,必须尽快解决。根据‘五主联动’工作机制,我们将相关问题向区委、区政府反馈,由区委、区政府集中研究解决,区纪委对问题背后是否存在‘风腐责’问题展开调查。”东区纪委常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刘曦说。
刘曦口中的工作机制,即四川省纪委监委在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中,建立的“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工作机制。
具体来讲,党委主责,即党委承担主体责任,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直接抓手,融入整体谋划部署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政府主抓,即政府是问题解决的执行主体,通过细化党委决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表,确保问题解决有资金、有人员、有机制;部门主办,即教育、卫健、住建、交通、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是解决问题的直接责任单位,要针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限时办结。
“纪委监委充分履行监督专责,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紧扣堵点、难点开展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效能、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蚁腐’严肃查处。”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问题整改效果由群众评价,群众不满意绝不‘收兵’,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对此,东区区委将市中心医院附近停车收费不合理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由常务副区长牵头解决,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摸底调研,严肃打击非法经营停车场问题,增设停车点位,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区政府对区委要求开展细化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安排由区农交水局、区市场监管局和大渡口街道联合解决问题。
随后,3处非法停车场被依法取缔。华山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制止村民占用集体土地违规经营停车场问题,造成不良影响,被给予严肃处理。
经相关责任单位联合会商研究并报区委、区政府同意后,由华山村村委会对3处停车场进行规范改造,结合当地停车费用实际情况调整收费规则,安排人员值班值守。此外,东区还充分用好闲置土地,新建停车场13个,进一步保障群众停车需求。
群众信任监督,才会积极主动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回报信任的关键所在。四川省通过构建工作机制,健全层层担责、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形成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的工作合力,办好了一大批为民造福的实事,解决了一大批困扰群众的难题,有力巩固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2024年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集群众诉求72.7万件,已推动解决70.7万件,从中发现问题线索5.2万件、立案3.3万人。
抓住重点“破题”,常态化系统施治
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既要拿出“当下改”的举措,又要形成“全面治”“长久立”的态势,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不能见子打子,要从关系群众利益的‘点’出发,拓展‘面’上系统治理。”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去年以来,该省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学校“校园餐”、高标准农田建设、殡葬行业等4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精准把握不同地区、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城市物业管理、大豆种植补贴等专项整治项目130个。
农村道路质量不达标、工程招投标不符合规定程序等问题,是眉山市仁寿县在开展群众点题工作中收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该县纪委监委及时开展农村道路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力回应群众关切。
“我们会同发改、住建、农业、审计等部门,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系统分析研究农村道路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实现靶向监督、协同作战。”仁寿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叶绪燕介绍,专项监督检查组联合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全面起底全县27个乡镇(街道)293个村(社区)自2021年以来农村道路建设台账,采取实地走访看前期策划、看项目质量、看项目结果、听群众评价等方式,开展全覆盖、点穴式监督。
坚持办案引领是专项整治的关键。通过全面摸排,仁寿县纪委监委发现了该县交通运输局原副局长肖某某、王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了2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在项目承揽、管理、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等问题。肖某某、王某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四川省纪委监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做好相关领域整治的同时,聚焦问题背后的症结、短板,修订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在成都市开展的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向相关行业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履职提示函、工作建议等37份,督促加快实施前期物业招投标、信用评价、企业履约等一系列改革,已制定出台19项配套制度。
“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需求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尺,是彰显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基本立场。”四川省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表示,要认真履行监督、督促职责,既深挖严查“风腐责”问题,又在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工作机制,一件一件抓到位、积小胜为大胜,让群众看到新变化、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